2010年7月31日星期六

《齊州送祖三》 王維

陳頴瑤 3E (17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《齊州送祖三》 王維


相逢方一笑,相送還成泣。

祖帳以傷離,荒城復愁人。

天寒遠山淨,日暮長河急。

解纜君已遙,望君猶佇立。


語譯:

你我才剛歡樂的相逢,我卻又充滿感傷的為你送行;


悲傷的離開為你送行餞別的帳棚,又帶著滿腔悲愁回到濟南。


清寒的天氣中,遠山顯得更加明淨,黃昏時分,一片寂靜,黃河的水流聲顯得更加急促;


繫船的纜繩解開不久,你已順流而行逐漸遠離,我仍然依依不捨久立在岸邊,望著你離去的身影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首為五言古詩,王維在詩中抒發了與朋友離合匆匆的惜別之情。

當時正是開元九年(公元721年),王維約三十歲時,考了進士,其後擔任太樂丞(主要負責音樂、舞蹈等方面的教習、排練等工作),之後被玄宗眨官,雖則以「伶人舞黃獅子事」作籍口,實則王維是因與岐王薜王等人關係尚好,玄宗繼續清查下去,王維最終做了最高統治集團的稀牲品。

出眨濟州對王維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,就在這一年,認識了祖泳,祖泳還未中進士,王維又由清職降為俗吏,兩人的境況都困頓不堪,少年時的友情、共同的遭遇,加上濟州官舍秋夜冷落、淒涼的景象,激起了詩人無端的思緒,王維多麼希望與祖泳聚首一堂,互訴衷情。

雖然他們有機會相聚,可是這一次相聚的時間非常短促,是以王維在詩中表達了與好友相聚的時刻很短暫,對祖泳依依不捨。



詩的前四句寫了王維與祖泳相聚了一會,大家有說有笑共同分享著歡樂的時刻;但歡樂的時光卻是王維懷著悲傷之情為朋友祖泳送別;王維以「祖帳」來比愉賤別,更顯得當時的傷感。


詩的後四句寫得非常傳神:天寒日暮時分,他們到滾滾的長河邊,王維眼看著祖泳乘坐的船漸漸遠去,人卻裹迨在岸邊凝望,依依不捨。這首詩與李白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》中「孤帆遠影碧空盡,唯見長江天際流。」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


我認為以前讀書人們的仕途與現今的沒有太大差別,只是以前是當官,而現在是找工作而已。那如果我們經歷過試場上的失意、被辭退的感受,那麼,我們也不難明白王維被眨官時的失落感,而且對於當時而說,從京官降為地方小官,意味著政治地位的急劇下降和前程的坎坷,對於讀書人來說以前不能當官打擊是非常之大。當我閱讀這首詩時,我切身感受到王維的悲傷,即使與好友相聚但亦只是短暫的時光,未能盡數心中情,而只能憂鬱在心裏,不能開懷地抒發出來。
這令我更加珍惜現在我擁有的一切,或許我不能當官做大事,但至少我還擁有未來,擁有身邊的好友,所謂「憂愁分給友人,憂愁減半;快樂分給友人,快樂倍增。」呢!
王維仕途失意,我也許總會經歷到。但王維選擇歸隱,在詩中盡數田園風光;我不同意王維的決擇,所以我更加要努力,常與好友分擔傷心事,做個逆流而上的人!

請要時刻記緊,即使我們是棋子被稱為「命運」這傢伙玩弄著,也千萬不要放棄! 經過命運巨輪後我們還可以在終點見面呢!

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

《長歌行》 佚名(漢樂府)


李智敏

《長歌行》 佚名(漢樂府)
青青園中葵,朝露待日晞。
陽春布德澤,萬物生光輝。
常恐秋節至,焜黃華葉衰。
百川東到海,何時復西歸 ?
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


一 簡介
樂府歌謠產生於漢代,其來源是仿效周恣的到各國諸候國樂習民間詩歌,以便知道民間的疾苦。武帝時設有「樂府」這一個官方機構,負責採集民間歌謠,製成樂章,在宮中唱誦,作為宮庭的娛樂。後來人們把「樂府」所整理的歌辭叫「樂府詩」或簡稱「樂府」。樂府詩因採自民間,故亦稱為「樂府民歌」。
漢代以來,許多作家也模仿樂府民歌的風格創作詩歌,樂府詩逐有民間創作的,也有文人創作的。「樂府」漸成一種文學體裁。

二 語譯

葉子青青的園中向日葵,正欣欣向榮地生長;一大早接受朝露的滋潤,等待陽光的照射。溫暖的春天所佈施的恩惠,萬物充滿了蓬勃的生命力。但人們總是擔憂:一但秋天到來,只怕花都凋零、枯萎了。看那東流到大海的百川吧,何時流回頭的?我們做人應該應該有所警惕:年輕時如果不好好把握光陰,即時努力,到年老的時候只有空悲傷了。

三 賞析重點

「行」是樂曲的意思。「長歌」指長緩的歌聲,多用來表達深沉的感情。這首詩詠嘆萬物盛衰有時,惋惜時光的流逝,提出應該在少壯時及早努力,奮發有所作為。

這首詩先從寫景入手,描寫園中生長著青蔥鮮嫩的向日葵,花葉沾滿露水,正等待著太陽把露水曬乾。繼而轉入對植物生長普遍的描述﹕自然界萬物一如向日葵在春天享受陽光的照射和露水的滋潤那樣,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﹔然而秋天一到,隨之而來的卻是花葉枯黃,滿目凋零。自然界的這些變化,很容易引起人們對人生的聯想和慨歎。人的青春如同春天的青葵,終有枯萎的時候;人的生命也像滾滾東逝的河水,奔流到海不復回,所以一定要珍惜大好青春和有限的生命,努力向上,實現自己的理想,免得到老年時,要為自己虛度年華,一事無成而後悔。

長歌行》用了傳統詩歌兩種最常見的寫作手法,就是「比」和「興」。「興」是「起」的意思。詩人看到了某種景物而產生了某種感觸,然後對這景物加以描繪,用作詩的開端,故「興」有起頭和觸發情思兩層意思。這首詩的開頭,詩人因為看到園中的向日葵而產生青春易逝的感觸,這就是「興」句。「比」就是比喻。

《長歌行》雖然說的是人生道理,但並不是用說教的形式,而是用恰當的比喻作具體的描繪,舉出青葵到了秋天終會枯萎,所有河流都東流入海而下西歸的事實,說明人生和青春也一樣,永遠不可能再返老還童、青春永在。最後兩句,明確道出這首詩的主旨,勉勵人在少壯時應及早努力,免得到了年紀老大時才徒然悲傷。

這首詩通過自然界的常見事物,說明深刻的人生哲理﹔「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」這千古名言,給人無限警惕。


四 總結

本詩主體思想是勸人珍惜青春, 應當及時努力。前八句以形象思維為比喻來打動人, 後兩句通過形象思維提高到邏輯思維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。讀起來給人以循循善誘、渾朴天成的感受。

商山早行

陳結慧 3C (17)

商山早行 温庭筠 (五律)
晨起動征鐸,客行悲故鄉。
雞聲茅店月,人跡板橋霜。
槲葉落山路,枳花明驛墻。
因思杜陵夢,鳧雁滿回塘。

作者背景:
温庭筠(812-870),唐代詩人。本名岐,字飛卿,太原祁(今山西祁縣)人,出生在京兆鄠縣(今陝西户縣)。才思敏捷,参加考试,八叉手即寫成八韵,人稱“温八叉”。詩與李商隱齊名,時號“温李”。又擅長填詞,是最早大量寫詞的作家。被後世稱為「花間鼻祖」。

注釋:
商山:又名楚山,在今陝西商州市東南。
征鐸:車馬旅行時用的嚮鈴。
槲:一種落葉喬木。葉子在冬天雖枯而不落,春天樹枝發芽時才落。
枳: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春開白花,果實似橘而略小,酸不可吃,可用作中藥。
驛:古代道路沿途專供傳遞政府文書的公務人員休息、住宿的地方。
杜陵:地名,在今陝西西安東南,作者曾在此寓居。漢宣帝的陵墓,這裏借指長安。
鳧雁:鳧,野鴨;雁,一種候鳥,春來往北飛,秋天往南飛。
回塘:沿岸曲折的池塘。

語釋:
清晨起床,旅店裡外已經叮叮噹噹,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。
遊子過客將要啟程,都思念起故鄉。
荒村野店中旅客被雞鳴聲喚起趕路,
天空殘月還亮著,板橋上白霜未消,留下行人的腳跡。
檞樹的葉子落滿了山路,枳樹的白花再驛牆邊顯得特別亮眼,
因而想起了昨夜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:
春天的塘水中,鳧雁自得其樂,悠遊自在。

名句賞析——“人跡板橋霜。”     
這是一幅早行圖。它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,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會裏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。  
首句表現“早行”的典型情景,概括性很强。清晨起床,旅店裏外已經叮叮當當,嚮起了車馬的鈴聲,旅客們套馬、駕車之類的許多活動已暗含其中。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講自己,但也適用於一般旅客。“在家千日好,出外一時難”。在封建社會裏,一般人由於交通困難、人情淡薄等許多原因,往往安土重迁,怯於遠行。“客行悲故鄉”這句詩,很能够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。  
三、四兩句,歷來膾炙人口。這兩句詩可分解為代表十種景物的十個名詞:雞、聲、茅、店、月,人、跡、板、橋、霜。“雞”和“聲”結合在一起,不是可以喚起引頸長鳴的視覺形象嗎?“茅店”、“人跡”、“板橋”,也與此相類似。  
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,使早行情景宛然在目,确實稱得上“意象具足”的佳句。緊接着詩人將鏡頭轉向兩種植物,一方面暗示出季節,同時也點明商山的風物特徵。面對眼前獨特的山景,詩人不禁想起夜里夢到故鄉的情景,那兒没有這些綠葉白花的樹木,卻是野鴨、鴻雁栖滿了堤岸曲折的池塘。這段對夢境的回味,不僅貼合商山早行的具體情境,也照應了開頭的“客行悲故鄉”,將詩人的羈愁旅思和對故鄉的思念表達得淋漓盡致。

總結
這首抒寫旅人懷鄉之情的詩歌,詩歌描寫了"早行"之景,抒發了"早行"之情,真切地反映了游子旅居在外的感受。旅途早行的景色,使詩人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的故鄉景色:“鳧雁滿回塘”。春天來了,故鄉杜陵,回塘水暖,鳧雁自得其樂;而自己,卻離家日遠,在茅店里歇腳,在山路上奔波呢,不禁使詩人思念家鄉。
而我也許將來會經歷到,離開自己的家鄉,到別的地方生活和發展,所以我現在要好好地珍惜在我身邊的人與事,記在心中。當有天出遠門了,我還能以以前的記憶和物件來減低思念家鄉之情。

2010年7月20日星期二

蒹葭 《詩經‧秦風》

蒹葭 《詩經‧秦風》 梁國艷

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所謂伊人,在水一遡洄從之,道且長;遡游從之,在水中央。

蒹葭淒淒,白露未。所謂伊人,在水之。遡洄從之,道阻且;遡游從之,宛在水中

蒹葭采采,白露未。所謂伊人,在水之遡洄從之,道阻且;遡游從之,宛在水中


語譯

一蓬蓬繁茂的蘆荻上面的露珠還晶瑩未乾,在一

個秋天的清晨,我在水邊徘徊努力尋找所思念的人,

卻發現她在流水環繞的遙遠彼方,縱使有心逆遊而上

迂曲盤旋去追求,偏偏水路艱難而遙遠,如果順流而下,

又可以看見她站在水灣的上游,無奈被絕隔在水流的中央。

一叢叢濃密的蘆荻恣意地開放著,在一個秋天的

清晨,露珠還顆顆圓潤未乾。我再到水邊尋覓所思念

的人,而她就住在 水草交接的水湄;如果逆流而上,

走向水灣上游,可以繞道伊人所在的地方,但這條路

走起來艱苦上坡難;如果逆流而下,來到水灣處,

看見她好像站在 水中高地上。

一簇一簇奪目的蘆荻上的露珠還涼透未乾

在一個秋天的清晨,我在河邊徘徊找尋所思念的人

她身在遙遠的水岸邊,縱然我奮力逆流而上,

但水路既艱辛又崎嶇多折;如果順流而下,

又可以看見她站立在遠方

那水中的小沙洲上......




背景
秦風就是指秦地的民間歌謠。 有人認為《蒹葭》是一首人的詩,是寫作者在思念戀人,詩的主旨是寫愛情;也有人說是一首政治諷刺詩,借此詩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,致使賢士隱居、不肯出來做官。大部分人都為是前者。詩中主人翁思念「伊人」,苦苦追尋,可望而不可得的心情。

註釋
蒹葭(jiān jiā):蘆葦。
蒼蒼:茂盛深色狀。
伊人:那人。
方:旁一方,即一旁。
溯洄:逆流向上。
從:追尋,探求。
阻:險阻;崎嶇。

溯遊:順流而下。
宛:好像、彷彿。
淒淒:同萋萋,茂盛狀。
晞:幹。
湄:水草交接處,即岸邊。
躋(jí):高起、登上高處。
坻(chí):水中小沙洲。
采采:眾多的樣子。
已:停止。
涘(sì):水邊。
右:向右轉,道路彎曲。
沚(zhǐ): 水中小沙灘, 比坻稍大些

內容賞析
“蒹葭”是荻葦、蘆葦的合稱,生長在水邊。“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”,描寫了一幅秋天的
早晨
,蘆上的水凝成霜花,而白結成霜的清涼景色,暗襯出主人公身當此時此景的心情。
眼前本來是一遍蒼涼,什麼也沒有,可由於主人公牽腸掛肚的思念,令他似乎望見意中人就在
水的那一邊,於是想追尋她。
這顯然勾勒出一幅朦朧的意境,描寫的一種痴迷的心情,使整個
詩篇蒙上了一片迷惘與感傷的情調。
全詩共三章。此詩採取重章的形式,反復詠嘆,表達主人
對伊人的尋尋覓覓,終無所獲,令情感更見淒婉纏綿。


2010年7月19日星期一

妃子笑荔枝的由來

林穎妍 3C (30)

過華清宮絕句三首(其一) 杜牧 (七絕)
長安回望繡成堆,山頂千門次第開。
一騎紅塵妃子笑,無人知是荔枝來。

語譯:
從長安城回望,華清宮就座落在驪山上的西繡嶺間,山城宮門正依序地開啟。看到路途上驛騎飛奔,捲起片片沙塵,貴妃臉上露出了笑容;卻沒人知道原來貴妃的淺笑,是因為驛騎不遠千里送來嶺南荔枝的緣故。

1. 詩的賞析
這首詩是杜牧路經華清宮抵達長安時,有感唐玄宗因楊貴妃而荒淫誤國而作的。作者在
詩中選取為貴妃飛騎送荔枝一事,形象地揭露了統治者因為為了滿足一己之欲,竟然不惜興師動眾,勞民傷財,從中抨擊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。
頭兩句是寫景,描寫從長安城遠望華清宮,錦繡成堆,富麗堂皇,宮門一層層依次打開的情形,暗中刻畫唐玄宗大興土木的奢侈形象。
後兩句寫對唐玄宗荒淫的感慨:驛馬奔馳神速,無人知所載何物,唯楊貴妃知道是鮮荔枝送來了,欣然一笑。
全詩構思精巧,以小見大,手法含蓄,寫景寫事,卻不著一字的議論,但又隱含批判諷刺的鋒芒以來作者的情感,是唐詩絕句中的傑作。



2. 趣聞感想
經過資料搜集後,我才知道詩中荔枝的原產地是位於宦官高力士的家鄉—岭南的高州,但由於高州距離華清宮甚遠,難以令荔枝的保鮮。唐玄宗為搏紅顏一笑,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運送荔枝。杜牧這首詩就是描寫當時的情景。楊貴妃喜歡吃荔枝,如果她吃了荔枝而不笑,那就說明荔枝已經不新鮮了,很多人便要遭殃了。因此,為搏取紅顏一笑真不容易啊!後來,荔枝中有一個品種名為「妃子笑」,據說是得名於此。

2010年7月15日星期四

越謠歌

鄭文淑
越謠歌
君乘車,我戴,
相逢下車
君擔簦,我跨馬,
相逢為君下
背景
這首歌謠出自晉朝周處的《土風記》。
雖然《土風記》已經失傳, 但古書的注文中常常稱引到。
在這歌謠之前原有一段小記, 說越地民風純樸,彼此初交為友,會設祭行禮,用這首歌謠作慶祝。
歌謠中表示結成朋友後, 縱然將來境遇不同,交情仍然依舊。
■「謠歌」即歌謠, 只作口頭歌唱而沒有樂譜,也是詩歌的一類。
■這首歌謠充分表現了越地人的樸直。
譯文
您坐在車上, 我戴著箬帽,將來相遇時 您下車作揖。
您撐著有柄的笠(傘),我騎著馬, 將來相遇時 我因為您而下馬。
押韻
以前的詩歌都要押韻,以求誦唱時順口,這篇《越謠歌》中當然也有:
換韻
1.笠 & 揖
2.馬 & 下
■「揖」和「笠」雖然韻母相同,但讀起來時「揖」是陰平而「笠」是去聲,原來是因為古時這兩個字都是入聲的。
■「馬」和「下」古今的聲調都不一致,但古人的通融令它們可以通押了。
探討歌謠中的含義
◆「君乘車, 我戴笠」和「君擔簦, 我跨馬」全都只是假想「他日相逢」時的情境,又好像一個對將來的承諾。
◆「乘車」和「跨馬」代表富貴,「戴笠」和「擔簦」代表貧賤,而「下車揖」和「為君下」就代表友誼和態度依然不變。這樣以具體事物表達抽象的意思,令歌謠更淺白,讀者也更易想像到歌謠的意境和體會到其中的感情。
◆只要一直讀,就會發現「下車揖」是「君下車揖」,「為君下」是「我為君下」,帶點錯綜複雜的趣味
◆這首歌謠既可當作一人陳述,又可當作二人對答,但當二人對答會更好,因為這樣一來兩人都作出了承諾,勝於只有一人承諾並向人提出要求。